近期流感病例增多,很多家长都在电话咨询流感居家隔离的事情。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家长朋友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并邀请我院疾病预防控制科的医师一一解答,希望能为屏幕前的您提供帮助。
1、感染后为什么要隔离?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就是能排出并且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传染源把病毒扩散到易感者身上的过程,需要通过某些特定的传播方式实现。因此,要想及时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就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早在14世纪的时候,人类就运用“隔离”的方法来阻断传染病,通过控制住传染源,让他们无法接触到下一个易感人群。不久前,我市印发的《西安市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中提出“必要时停工停业停市停课”的管理措施,也是基于上述理论。
2、得了流感一般隔离多少天?症状消失后可以结束隔离吗?
隔离时间一般视疾病的传染期(排毒期)而定。流感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 天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发病后12~24 小时内显著增加,在发病后1 天内达到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 天(平均5 天),低龄儿童排毒时间相对更长,婴幼儿排毒时间甚至可达1~3周。
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就可康复,但鉴于不同年龄和体质的孩子排毒时间存在差异性,在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及咽痛等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解除隔离。
3、孩子患流感,家长被感染的概率大吗?
有研究指出,在中小学校流感暴发后,与流感患者在同一家庭或宿舍生活的成员,被感染的概率(家庭继发感染率)在3%~38%之间,而较大的居住和生活空间、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流感在家庭内传播几率。
因此,为防止流感的家庭传播,在孩子居家隔离期间,家属应该:遵循七步洗手法,勤洗手;与患儿密切接触时正确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纸巾、手绢遮挡口鼻;不要与患儿共用餐具,儿童餐具单独清洗、消毒;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家庭环境清洁工作。
4、可以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流感吗?
可以,但有限制条件。一般只有在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中可紧急、临时应用(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建议进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可选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但抗病毒药物具有相关的毒性,滥用也可能会限制其可用性,因此药物预防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将它视为疫苗接种的替代品,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推荐的方法。
5、居家隔离期间如何护理?
尽量让患儿有一个单独是卧室或卫生间,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若共用卫生间,在患儿使用卫生间后立即通风,并进行清洁和消毒。
尽可能相对固定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照料者做好自我防护,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清洁或消毒双手,避免继发感染。
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充分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给予易消化和有营养的食物,也能多吃些新鲜水果蔬菜,注意饮食均衡搭配,促进康复。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呼吸困难或胸痛;口唇紫绀;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反应迟钝、嗜睡、惊厥;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等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6、居家隔离结束后如何消毒?
室内以开窗通风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对于地面、墙壁,或水龙头、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可使用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或擦拭消毒(配制方法:取有效氯含量5 %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喷洒消毒时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润湿为度;擦拭消毒时,用抹布或拖布沾取上述消毒液后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对于患儿用过的衣物、床单、玩具、餐具等,可用浓度为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再清洗,也可用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的方法(配制方法:取有效氯含量为5%的含氯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
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消毒效果,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剂具有一定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戴口罩和手套等。给家庭实施消毒时,所有人应离开房间并关闭门窗,待消毒作用时间结束后,开窗通风30分钟、物体表面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后再进入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