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新闻> 疾病要闻 >概况

胃癌发病率日趋年轻化饮食习惯关系大

发布时间: 2015-11-04 18:15:15      来源:大河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胃不好。不止胃病,年纪轻轻患上胃癌的,都不算少。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由浙江省中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日韩胃癌西湖论坛暨第八届浙江省胃癌外科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日本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胃不好。不止胃病,年纪轻轻患上胃癌的,都不算少。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由浙江省中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日韩胃癌西湖论坛暨第八届浙江省胃癌外科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日本、韩国及中国各地40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专家们都有个强烈的感受,这几年患胃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钱江晚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我国近5年来,19岁至35岁年轻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每年全球新发的胃癌患者大约有100万人,有半数在中国,其中20万例的人因为胃癌而死亡。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程向东说。他解释,死亡率这么高,是因为我国大部分胃癌患者确诊都晚了。不少年轻人一查出胃癌,往往是晚期甚至转移,失去手术机会。

  20岁不到查出胃癌晚期

  女大学生可能最多再活一年

  今年以来,浙江省中医院接诊了将近20位胃癌晚期的年轻患者。

  几个病例,让浙江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徐志远印象深刻。20岁的安徽小伙,因为全身发黄(黄疸升高导致)就医。最初以为是肝胆毛病,一查发现是胃癌并出现肝脏转移。30岁刚生完二胎的萧山妈妈,因为产后出现反胃,到医院检查,同样被确诊胃癌。

  徐医生还提到,前不久,他接诊的一位温州姑娘萧萧(化名)。“20岁不到,被查出胃癌晚期,并且肝、肾等腹腔多脏器转移,失去手术机会。估计可能最多再活一年,非常遗憾啊。”

  潇潇今年9月刚上大学,以前没觉得胃不舒服,只是一个多月来,感觉胃口差,连着瘦了几斤。听校医的建议,她做了个全身体检。B超发现,腹腔积液,再复查确诊胃癌。

  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患上胃癌?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徐医生。他解释,胃癌的几个高危因素,潇潇都有——

  1、胃癌家族遗传背景,潇潇的阿姨也患有胃癌。

  2、平时吃得咸,爱生食海鲜。

  3、爱吃腌制品,经常吃鸭舌、肉脯、咸菜及梅干菜等。

  “我们医院每年做300多例晚期胃癌手术,其中有5%~10%的患者是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而且越是年轻,恶性程度越高。”徐医生总结,遗传、饮食、长期熬夜及饮食不规律,成为年轻人患胃癌的主因。

  胃癌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在浙江所有癌症中,胃癌发病率一直排在第二位。能不能找出什么规律?好在预防上出出招。

  徐医生表示,从接诊的省内胃癌患者来说,来自温州、宁波及绍兴的相对较多。“我们认为,还是和饮食习惯有关系。这几个地方的居民,吃海鲜的频率更高、口味也偏咸,习惯吃腌制品。”

  全国曾做过一项肿瘤普查,把辽宁庄河、山东临朐、甘肃武威、福建长乐确定为中国胃癌四大高发区。他们的问题也出在饮食上,共同点是长时间食用盐渍的食品,比如肉类腌制品、咸鱼、腌制蔬菜和海产品等。

  程向东说,90%的胃癌病例受到环境高危因素的影响,只有8%~10%的胃癌病人与已知的基因遗传高危因素相关。胃酸缺乏、恶性贫血都属于先天因素,而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则属于后天环境因素。这里提到的后天环境因素,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是指饮食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移民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根据调查,亚洲人移民欧美后,第一代移民患胃癌的风险是不变的,但第三代移民患胃癌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几乎与欧美国家相同。

  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但是日韩居民胃癌死亡率却低很多。这是因为日韩的早期筛查做的好。专家们建议借鉴日本的经验,即——40岁以后会至少接受1次胃镜检查,此后每隔一两年还会定期检查。

标签阅读: 胃癌 胃病 中医 胃癌发病率日趋年轻化饮食习惯关系大

分享到:

相关阅读

胃癌发病率日趋年轻化饮食习惯关系大
胃癌发病率日趋年轻化饮食习惯关系大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胃不好。不止胃病,年纪轻轻患上胃癌的,都不算少。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由浙江省中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日韩胃癌西湖论坛暨第八届浙江省胃癌外科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日本 [详细]
2015-11-04 18: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