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新闻> 科研发现 >概况

人工肺“上岗”17天

发布时间: 2015-11-26 17:14: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采用体外膜肺(俗称人工肺),成功救治了一位左室双出口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濒死患者。这在国内尚属首例。25岁的马英患有罕见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两个多月前突然晕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采用体外膜肺(俗称人工肺),成功救治了一位左室双出口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濒死患者。这在国内尚属首例。25岁的马英患有罕见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两个多月前突然晕倒在地,四肢抽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确诊其患有极为罕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吴清玉教授为马英实施了根治手术。但由于20多年心脏病引起的严重继发性肺部损害以及长达9个小时的复杂手术,患者术后出现顽固的严重低氧血症。低氧血症逐渐恢复时,肺内又并发严重感染,发生严重呼吸衰竭,各种呼吸辅助措施治疗均无效,导致心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在吴清玉教授指导下,李洪银副主任、陈兴澎等医师密切配合,为患者安装了人工肺,使低氧状态很快改善。心外科医护人员日夜全力救治患者,控制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经长达17天的人工肺支持,连续更换3个人工肺后,患者肺功能逐渐好转并撤除人工肺,又经过13天呼吸机支持治疗,病人转危为安。

(责任编辑:zxwq)

标签阅读: 人工肺 人工肺“上岗”17天

分享到:

相关阅读

人工肺“上岗”17天
人工肺“上岗”17天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采用体外膜肺(俗称人工肺),成功救治了一位左室双出口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濒死患者。这在国内尚属首例。25岁的马英患有罕见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两个多月前突然晕 [详细]
2015-11-26 17: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