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心理> 人生百态> 青少年心理 >概况

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不乐观 家长需关注耐心指导

发布时间: 2018-12-17 20:38:17      来源:久久健康网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现代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压力都非常的大,生活中各种家务要做,工作上忙碌于各个项目上,再加上还得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和学习监督检查,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于是被家

现代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压力都非常的大,生活中各种家务要做,工作上忙碌于各个项目上,再加上还得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和学习监督检查,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于是被家长忽视的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也是各种问题重重,急切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引起注意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行问题

当今的儿童大多是家庭的过分溺爱中成长,许多家长因为是独生子女就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而长此以往,在儿童心中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会发展到破坏课堂纪律、说谎、打架等劣迹行为,甚至违反社会法纪,这常常令家长追悔莫及。

2、情绪问题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在儿童时期,其情绪问题极易受到家长们的忽视,如果父母不从小就注重孩子情绪培养的话,可能孩子成长后将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3、人际关系问题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调查表明,许多儿童都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对儿童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

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性格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儿童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胆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众多方面。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会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反而加重了儿童的心理障碍。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遗传素质及来自社会的影响

(1)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因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遗传的不同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幼儿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会影响该幼儿心理发展,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

(2)来自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父母及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小

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独居单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3、教师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各界人士引起注意,即使父母工作再忙,压力再大,也应该停下脚步,腾出一点时间多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多陪孩子一起出去散散步,逛逛街,也许父母对子女多一份耐心和关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份保证,关爱孩子,也要关爱他们心理健康问题。

 

标签阅读: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幼儿心理健康 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