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心肌梗塞患者身上所表现出的症状是不同的,疾病症状的出现对于病情的稳定非常的不利,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那么,心肌梗塞是怎么形成的?
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由长期饮食引起的,生活的疏忽,例如长期摄取高油脂食品、吸烟、饮酒、熬夜、高盐摄取等会导致冠状动脉硬化,体内的血小板、脂质、血液中的代谢产物逐渐沉积在暴露的硬化部位,逐渐闭塞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后形成心肌梗死。
有些心肌梗塞病人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有些病人无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而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部酸痛等,这些症状常被误诊为胃肠疾病、感冒、牙周炎、胃炎、关节炎等而贻误抢救时机。
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为最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预防急性心肌梗塞的饮食方式,总体来说不宜过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控制食盐量,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患者应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宜常食用植物油及维生素,多吃小米、燕麦、大麦、豆类、香菇、木耳等食物。
以上就是部分知识的讲述,另外,患者最好根据自身状况,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