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母婴> 婴儿期> 婴儿护理 >概况

家长注意宝宝耳朵不要经常掏

发布时间: 2015-12-31 17:22:54      来源:网络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给宝宝掏挖耳朵这样的事,爸妈干过多少次呢?小编提醒各位爸妈了,掏挖宝宝的耳朵不当,后果很严重哦!

宝宝的外耳道的皮肤非常娇嫩,皮下组织稀少,给宝宝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而继发感染,导致外耳发炎、水肿、渗液、溃烂,甚至形成外耳道疖肿。骨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掏耳朵时稍不注意就会伤害到骨膜,损伤宝宝的听力。其实,宝宝的耳朵,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坚强”,宝宝耳朵也怕掏挖!

一、不要经常给宝宝掏耳朵

常常,爸妈见到宝宝耳朵里有一点耳垢,便觉得要帮宝宝掏耳朵了,以防耳垢越来越多,还影响宝宝的听力。这样,是对的吗?

1、少量的耳垢无害而有益。耳垢,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外耳道中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耳垢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一般是不需要清除的。此外,少量的耳垢不但不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可黏附灰尘、小飞虫等外来物质,对外耳道皮肤具有保护作用。有些人甚至说“耳垢只有在需要检查耳膜(怀疑有中耳炎)或耳垢栓塞引起不适感(宝宝哭闹),或怀疑有听力障碍时才需要清除。”

2、用力不当造成伤害。在掏挖的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当,容易伤害到耳朵。宝宝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等。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二、常掏耳朵的危害

有时候我们意识到耳朵里有耳垢的时候,耳朵痒的时候,我们都会掏耳朵,有些人甚至“掏上瘾”了。其实,常掏耳朵危害多多,看看:

1、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宝宝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宝宝的听力。

2、细菌滋长。经常给宝宝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zxwq)

标签阅读: 常掏耳朵的危害 怎样给宝宝掏耳朵 宝宝多大能掏耳朵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