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心理> 心理疾病> 其它心理疾病 >概况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

发布时间: 2016-01-19 18:12:29      来源:中国科技论文下载中心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一项针对上海2500名儿童的调查结果(高鸿云,2004)显示:有24.0%的孩子有过自杀念头;15.2%的孩子认真考虑过要采取行动;5.85%的孩子自杀未遂。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

一项针对上海2500名儿童的调查结果(高鸿云,2004)显示:有24.0%的孩子有过自杀念头;15.2%的孩子认真考虑过要采取行动;5.85%的孩子自杀未遂。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却没有儿童自杀的报道。我国青少年自杀行为呈现低龄化趋势。

近年来,我国频频有少年儿童自杀的报道,其原因大多与学习压力和家庭问题及心理问题有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学习压力与少儿自杀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忽略了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其恶果已逐步显露,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发展与“减负”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呈现出“亚健康”状态。

二、欺侮现象与少儿自杀

欺侮(bullying)是儿童青少年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欺侮对受欺侮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经常受欺侮通常会导致少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感到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21],而对欺侮者来讲,欺侮他人则可能会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为失调。欺小凌弱现象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少儿自杀的原因之一。一些受到欺侮(尤其是暴力欺侮)又孑然无助不堪忍受的孩子无力反抗,往往将暴力施向自己——自杀。

三、自杀行为的低龄化与心理疾患

少儿精神分裂症和抑郁性疾病自杀率较高,少儿自杀与抑郁情绪、自卑等抑郁症状密切相关,早在100年前,弗洛伊德(S.Freud)即已断言,各种神经症症状几乎无一例外地可以追溯至童年期的创伤经历。

(一)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2001年10月,我国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指出:“调查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3.4亿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另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的儿童约有17%至20%存在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包括考试综合症、社交恐怖症、人格障碍等,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失眠、忧郁、紧张、厌学、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幻觉、精神失常。

心理疾病已跃居世界十大疾病排位的首位。目前我国心理疾病患者中1/3是在儿童、青少年期间发病。据统计,我国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郑日昌在80年代末期对几个大城市进行调查,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约占13%,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19%,大学生约25%,随年级升高呈递增之势[24]。

(二)儿童青少年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的缺陷

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塑造人格”,心理和性格是构成人格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实际教育活动中,“人格”常常被忽略。在现在的中小学里,一方面由于情感教育难以把握,另一方面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加之它与学习成绩又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许多教师并不在意。而且,目前的学校教育是“大一统”的模式,对学生个性上的特点往往无暇顾及,甚至“无法容忍”。这样,在学校强大而片面的竞争压力下,一些学生在人格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更严重的是,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

在人格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人性”的问题,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以人为本,应该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真正把孩子当“人”看,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格。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他那个年龄层次的“小世界”,正是这种多样性决定了人的丰富性。虽然,社会和时代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各种要求,但应该尽可能地营造健康的氛围,满足孩子做“人”的欲望,首先培养他们做一个健康的人,然后才能谈论其他方面的发展。否则,功利性的因素被无限扩大,说不定就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们做人的权利。

青少年只有在情感人格和人性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自然而然地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并在不自觉中体味、理解到生命的珍贵。如果学校、家庭、社会不顾任何条件地对孩子求全责备,就会使他们在各个方面苛求自己也苛求他人,稍有不如意的方面或许就能导致精神上的失衡,自杀就是这种失衡的极端表现。

四、家庭因素与少儿自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主要场所。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模式。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这不仅因为个体最初经历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而且因为个体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间强有力的感情纽带和对父母在经济上的依赖,使得家庭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社会群体所无法取代的。家庭形成了个体的早期经验,并塑造了其最初的品质特征,奠定了其以后接受教育的基础,且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它始终是个体接受教育的主要参照群体。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学业成功和人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重要关联。

(责任编辑:zxwq)

标签阅读: 自杀 抑郁 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卸下微笑保护色   预防微笑抑郁症
卸下微笑保护色 预防微笑抑郁症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们表面上看上去满脸的笑意,无论看到谁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是笑容满面,似乎看起来没有忧愁和烦恼,其实真的是这样吗?通过研究表面任何人都有烦恼和愤怒的情绪,所以请写下微笑 [详细]
2019-06-28 18:58:53
抑郁症多半是心理问题   抑郁症能治好吗?
抑郁症多半是心理问题 抑郁症能治好吗?
抑郁症这种疾病很多人们都有听说过,抑郁症这种疾病看起来不疼不痒实际上比身体疼痛更加的痛苦,抑郁症多半是心理问题导致,让人们感觉到生不如死,那么得了抑郁症能治好吗?其实抑郁症是可以治 [详细]
2019-06-26 21:35:13
饮食能改善抑郁  日常饮食适合吃哪些缓解
饮食能改善抑郁 日常饮食适合吃哪些缓解
饮食的选择会非常重要,因为吃的对能缓解大家的不良情绪,还能预防抑郁症。抑郁,是诸多不良情绪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仅表现出显著的心境低落,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也丧失兴趣,还会引起中枢神 [详细]
2019-06-25 10:53:41
日常应尝试自我缓解抑郁  试试这些方法
日常应尝试自我缓解抑郁 试试这些方法
心理出现抑郁的时候,及时的散开雾霾是非常的必要,因为内心隐藏着很多难以理解的事情,会导致整个人的情绪崩溃,就算伪装的再好,也是会出现崩溃的问题。如今,抑郁已经成为了常见心理疾病,无 [详细]
2019-06-20 19:22:05
老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哪些是主要症状
老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哪些是主要症状
老人出现抑郁症的问题,大家是需要做好预防的,因为老人应该多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还应该注意做好预防的工作。任何类型的抑郁症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要想办法治疗。以下为大家介绍了老年抑郁 [详细]
2019-06-18 15:59:58
新妈妈产后抑郁症不容忽视  这些预防不得不做
新妈妈产后抑郁症不容忽视 这些预防不得不做
产后出现的身体恢复问题,这些对于女性来说,做好月子是非常的重要,对身体的恢复做的好,这样对健康才好。在近几年出现的产后抑郁问题,大家应该重视起来,尤其是产妇的丈夫应该关心这些问题。 [详细]
2019-06-17 19:35:10
老年人抑郁会导致情绪低落  如何预防呢?
老年人抑郁会导致情绪低落 如何预防呢?
老人的情绪不好,说不好会有抑郁的可能,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小心的呵护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长时间自己生活的老人,应该多重视,多关心。很多老年人上了年纪以后闲在家里,感觉自 [详细]
2019-06-14 14:59:50
抑郁症有什么表现 抑郁如何治疗
抑郁症有什么表现 抑郁如何治疗
在我们周围的朋友或是亲戚之中,有些人可能患有抑郁症,这主要是长期的工作压力造成的,这种病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症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跟正常的人群是没有多大区别的,然而要是表现出来的话 [详细]
2019-05-24 13:23:54
女性常加班易抑郁  日常该怎么舒缓情绪呢?
女性常加班易抑郁 日常该怎么舒缓情绪呢?
经常的加班,很多女性比较排斥,也比较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这样对自己和工作都会有影响。最近,英国的一些研究学者研究发现如果女性加班超过55个小时,就很容易出现抑郁,但是男性就不会出现 [详细]
2019-05-14 14:10:06
产后抑郁症如何治疗和预防?
产后抑郁症如何治疗和预防?
产后抑郁症,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因为生育孩子是女性要做的事情,怎么就会有抑郁症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抑郁症只发生在性格内向、多愁善感的人身上,而实际上,爱说爱笑、性格开朗的人也会被 [详细]
2019-05-10 14: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