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久久首页> 心理> 心理百科> 心理常识 >概况

比较心理学发展简史

发布时间: 2016-02-26 16:58:43      来源:网络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什么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手机查看

比较心理学发展简史-心理-无忧睡眠网

比较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有两种形式的创造物,把有理性、有灵魂的人和没有灵魂而只有本能的牲畜区别开来。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早期的进化论者,他在《动物历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然等级表,把动物的种按照智力的顺序加以排列,人类位于顶峰。他给行为的比较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1864年,法国生理学家弗卢朗发表了第一本名为《比较心理学》的书,这是把比较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来探索的第一次尝试。但是只有达尔文的进化论才给比较心理学的发展以巨大的动力。随着进化论的发展,动物行为的比较研究的重要性也变得更为明显了。

1872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他从系统发生的观点对动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出不同种的动物在行为模式上的相似性。也就是说,高等动物的行为成分和功能特征,也能在较低等动物身上找到。

1894年,英国博物学家摩根在他的《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提出了解释动物行为的节约原则,这就是有名的摩根法规。他认为,假如一种动作可以解释为在心理等级上较低的心理功能运用的结果,我们就决不可把它解释为一种高级心理功能的结果。这一法规对后来的行为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以后的研究开始注重有控制的系统观察和客观的量的分析。

19世纪末,生物学家勒布提出的向性理论把摩根的思想推向了极端。这一理论认为,可以根据趋向或避开刺激的简单物理化学反应来解释动物行为。关于向性的概念至今还在“遗传和行为”的研究中加以广泛应用,但也遭到像詹宁斯等人的反对。詹宁斯指出,即使像纤毛虫一类的单细胞动物的行为是不能用外界刺激因素就能完全解释清楚的。他发现个体的内在因素和以往的经验在决定其反应行为中也是起作用的。

19世纪末心理学家也开始了与智力进化有关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在哺乳动物身上研究迷津学习、问题解决和其他学习现象,这样的研究,非凡是尝试错误学习和效果律的提出都对以后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稍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派的建立给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范例。

2世纪中期是比较心理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斯金纳对大鼠和鸽子的条件作用现象作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的概念。他的工作不仅对比较心理学,而且对教育、心理治疗、药物学和生理学等实际领域都有影响。

在行为研究中,发展观点的意义受到极大重视。施奈尔拉及其同事用发展现象而不是用本能机制来解释蚂蚁、鱼、斑鸠、老鼠、大鼠和猫的行为,强调了经验和有机体水平的作用。哈洛对恒河猴的研究,证实了剥夺社会经验对后来社会化的影响。赫布研究行为的组织时也强调了发展经验的重要性。罗森茨韦格和克列奇探索了经验对大鼠神经化学和行为水平的作用。吉布森、沃克和赫尔德则研究了经验对知觉作用。这些研究对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行为”重新进行了研究,小鼠自交品系的利用和传统地使用果蝇使这两个种成为科研中的选择的种。

克勒和哈洛等人对灵长目的学习和问题解决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证实它们在行为改变和可塑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加德纳、普雷马克和朗博相继对黑猩猩的语言问题进行了引人注目的研究,但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至今还有不少争论。

7年代中期以后,比较心理学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受到来自社会生物学等方面的强烈冲击,加上自身的种种原因,致使比较心理学作为一个专业学科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

中国心理学家早期曾以不同发展水平的有机体心理特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鸡胚胎的行为的发生、小猫行为的发展和新生儿感觉的发展等。5年代研究过狗的条件反射和图形辨别学习,6年代初期曾对多种灵长目动物的行为进行过研究,7年代末对文昌鱼的光反应和金丝猴的视觉辨别行为的特点进行过研究。

(责任编辑:zxwq)

标签阅读: 比较心理学发展简史-心理-无忧睡

分享到:

相关阅读